文丨云飞
距离柏林擒下双雄已有一个多月,《地久天长》终于要与内地观众会晤。由第六代导演王小帅执导,有柏林影帝/影后加冕的文艺片,即将迎来商业市场的残暴考验。
假使算上好莱坞颁奖季的获奖小众影片,如已经成为内地最卖座奥斯卡最佳影片《绿皮书》,以及3月22日登陆艺联的《波西米亚狂想曲》,今年的三四月档期,几乎成为了文艺片与超级英雄片《惊异队长》《雷霆沙赞!》的“双重奏”。
数量宏大的文艺片,依然在为寻找目标观众而努力。
受资本与明星青睐,小众文艺片早已今非昔比
时至今日,文艺片早已不再是当年模样。和商业类型片一样,一直尝试分线放映与差别化档期的文艺片,已经有相对固定的路数——
附着在演员身上的文艺片演员标签,也不复存在。典范的文艺片男演员如黄轩、秦昊等,自文艺片起家,演技获得相当考验后,已经在商业电影与热点剧集中站稳脚跟;而女演员如谭卓等,从《春风沉醉的晚上》《hello!树先生》《暴裂无声》走到了《我不是药神》,实现了人气的出圈。
反过来看,文艺片已经成为演技戳章的名利场,本身已有名气与流量傍身的演员们,亟需要一部高质量的文艺片,来向世人证实演技在线。于是星光璀璨,成为了当下文艺片的又一典范特征——如《宝贝儿》中有杨幂,《地久天长》中有王源,《风中有朵雨做的云》还有井柏然。
《地球》一吻跨年后,文艺片宣发手腕趋于保守
只是这一次,它们的“吃相”没有像《地球最后的夜晚》那么难看。
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,找准目标观众仍是难题
或许对这几部影片来说,选择更加专注于小众观众的艺联,抑或选在粤语区集中投放,再通过口碑与话题扩映到笼罩全国的普通院线,其结果或许不同。